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测绘学   255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369篇
地质学   889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湿陷性土地区勘察、设计、施工问题进行了论述 ,给出一些工程实例 ,对以后湿陷性土地区工程建设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主要介绍地籍调查的基本作业流程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对几个关键工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也提出了利用航测方法进行采集地物要素的方法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993.
2003年8月18日在西藏林芝地区发生的MS5.7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波密县城扎木镇南13km的高山无人区。极震区烈度达到Ⅶ度。Ⅶ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3200和11000km^2。这次地震的发生与NW向的嘉黎断裂和NE向的扎木-马尼翁断裂的活动有关。震区建筑物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影响,地面破坏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害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洋地震海啸的灾害是严重的。本文介绍了印度尼西亚在这次地震海啸中的灾害情况,包括建筑物的破坏、生命线工程的破坏等。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5.
遗传BP算法在洛带气田测井物性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杨宇  康志宏  李福军 《新疆地质》2005,23(2):199-202
应用遗传算法(GA)对BP网络进行了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及岩心描述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以测井解释渗透率等参数的神经网络模型为例,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建立了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此模型计算物性参数值,解释结果及精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96.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0,自引:12,他引:120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 《气象学报》2004,62(5):541-549
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已经成为热带气旋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探测技术能初步揭示出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发生的多种改变。近年来 ,国内外科学家实施了一系列外场科学试验 (Fieldscientificexperi ments) ,对登陆热带气旋进行探测和研究 ,旨在提高预报的准确率。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内容包括 :海岸和内陆山脉地形影响 ,结构和强度变化 ,登陆热带气旋的暴雨强度和分布 ,大风强度和分布 ,风暴潮强度和范围 ,登陆热带气旋在陆上的维持机制 ,陆地涡旋的路径和入海加强 ,边界层结构 ,陆面过程和能量交换 ,变性过程等。研究采用外场科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或预报模式中使用同化资料尤其是卫星同化资料来构造初值场 ,取得较好结果。登陆热带气旋的研究目前正在展开 ,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研究表明 ,潜热释放和斜压位能释放是近海或登陆热带气旋加强或维持的两种主要能源。这两种能量可分别从水汽输送和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另外 ,陆面饱和湿地或水面的潜热输送、热带气旋与中尺度涡旋或热带云团的合并以及高空流出气流强辐散也对其加强和维持有利。世界气象组织的热带气象研究计划 (TMRP)正在组织对这一领域的总结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这项研究将对预报和  相似文献   
997.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formation Model(BLTM) is tested against data on the observed depth ofthe thermal internal boundary layer (TIBL).The model is based on a semi-empiricaltheory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influence of the sea-land temperaturedifference and other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during the TIBL development. The measurementswere carried out during ATHens InternalBoundary Layer EXperiment (ATHIBLEX) in 1989and 1990. It is found that the BLTM results arein good qualitative agreement with theobserved TIBL depths. The reason for thediscrepancies between the observed andcomputed depths is explained by the differentdefinitions of the TIBL adopted.  相似文献   
998.
The outer vents in the Auckland Volcanic Field lie within 19 to 559 m (mean 224.75 m) of a ‘best-fit' ellipse with a 28.9-km-long major axis trending almost north–south, and a minor axis 16.5 km long. The ellipse has formed the outer boundary of the field since the inception of volcanism 140,000 years ago. We present the following testable hypotheses as an explanation of this pattern: The boundary is the expression of a corresponding elliptical source area at depth in the lithospheric mantle (possibly asthenosphere material trapped at this level). The ellipse may represent a depth contour on a very small upper mantle dome or of a lens intruding into a neck of an extensional structure. Alternatively it could be the boundary of a flat elliptical area where tensional stresses allow decompressional melting. The elliptical tensional region may either have developed in a releasing bend during strike-slip faulting along a fundamental lithosphere structure inherited from Mesozoic tectonics, associated with the NNW-trending Dun Mountain ophiolite belt, or may represent the tip of a fracture along which the Auckland Volcanic Province is propagating northward.  相似文献   
999.
壤中气汞量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多年工程地震探测实践和观测研究结果,阐述了在野外取样过程中,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壤中气汞量测量的影响.讨论了排除影响的方法并提出了在工程地震中壤中气汞量测量合理的取样深度和取样体积  相似文献   
1000.
叙述了翁文灏、谢家荣、王竹泉、李善帮等地震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对1913年云南峨山、1917年安徽霍山、1920年海原、1933年四川叠溪、1936年灵山、1937年山东菏泽等大地震进行的现场科学考察情况以及研究成果,指出这些成果和论著是中国近现代地震科学的奠基之作。认为,认真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地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